close
亮亮目前才1y4m18d,媽媽我已經嗅到the terrible two stage敲敲接近了😲
例如喜歡吃的東西吃完了,就要發脾氣
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要發脾氣
想討抱卻不抱他,就要發脾氣
似乎變得越來越有"想法"!
覺得有想法是好的~但這過程還是需要花時間教導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及脾氣了
上網爬了一些文做了好幾篇文章的總整理,也讓這個時期的父母看一下如何面對the terrible two的來臨
------------------------------------------------------------------------------------

什麼是terrible two/為什麼會有terrible two

一個帶孩子很有經驗的老太太太說過這樣一句話:「小孩子長到和桌子一樣高的時候,麻煩就開始了。」

長輩說「三歲豬狗嫌」,國外則以trouble two來形容這些令家長不知所措的情況,你家是否也有2~3歲的孩子出現這些行為,而你是如何處理這些情境呢?

孩子長到和桌子一樣高,正是兩歲左右。英文中對此則早就製造了一個專門的詞組--terrible two」。

"Terrible Two" 其實是個不太準確的名詞,這個叛逆的年齡,從15 個月到五歲都有可能。

幼兒到2兩歲左右會有一個反抗期,對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說「不」,經常任性、哭鬧、難以調教。這個階段,就叫做the terrible two (可怕的兩歲)。
為什麼他們要這麼“惡魔”呢?﹣﹣因為,他們長大了。他們不再是世界宇宙的中心, 世界很多規則,
都突然因為他們長大而改變了﹣以前他們想吃就吃, 想睡就睡,
現在,他們必須坐在椅子上,要自已吃,要自已走,要自已。。。。
以前什麼都是“好可愛“,”好棒“,而現在一天要聽四五百個”不行!”, 只有幾十個“好”
小孩會有的三個叛逆期:2歲,6歲,青春期這是第一個還不太會頂嘴的叛逆期, 請珍惜。
VK說:看到這邊有沒有發現~其實小孩會開始有想法真的是有道理的呀!

覺得要開始把孩子當大小孩看了!不能用嬰兒方式對待!

而且需要所有身邊所有家人都要配合~!不然的話可能會造成所有人都寵小孩,然後最不聽媽媽的話!這是應該是所有當媽媽的心聲吧!

這時期最重要的:提供安全和安全感!所以,儘可能
有規律的坐息,
有明確的界線和秩序,
一旦他們生活的秩序被打亂,他們有可能因此比較難“相處”
選擇對他們這個年紀有時是過度的負擔,他們其實才開始在體會,當他們做了選擇, 選了一樣東西, 意謂著是失去了別的可能。
這也是他們開始學習社交技巧的時期。

----------------------------------------------------------------------

面對第一個反叛期,父母的3種NG作法:
1.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挑食而把青菜吐出來,父母訓斥:「你每次都挑食,真是個任性的小孩!」其實孩子也是有不挑食、聽話的時候,但父母經常怒斥指責孩子「每次都挑食」、「是個任性的孩子」,除了會讓孩子失去自信,也會認定自己是個挑食、任性的人,反而日後挑食、任性的狀況就會更明顯了。

2.孩子哭鬧,父母就妥協

孩子在百貨公司看到喜歡的玩具,對著父母說:「我想要那個玩具!」媽媽說:「我們家裡有類似的玩具囉。」孩子堅持就是要那個玩具,後來哭到趴在地上大吵大鬧。如果最後父母還是因為拗不過孩子而買了玩具,就會讓孩子有了「只要大吵大鬧,就可以拿到想要的東西」的連結,未來孩子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3.高壓命令,恐嚇威脅

父母凡事都說「不可以!」的高壓命令及指責處罰,不僅會消磨孩子的自信和勇氣,在充滿挫折的家庭經驗中會加深對立反抗、消極退縮、優柔寡斷等等的狀況,父母以為自己管得還不夠嚴厲又加重高壓管教及處罰,形成惡性循環。

父母陪伴孩子的5種可行方式
1.理解及尊重孩子

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想法及感受,倘若孩子的對立行為是合理的,以安全為前提,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空間,父母不須處處設限。例如:我想讓孩子穿粉紅色皮鞋,但小桃想穿綠色的涼鞋,後來想想其實也不需要強制孩子的穿著打扮一定要符合我的審美觀。

2.以言語、行為稱讚和鼓勵孩子

小桃到超市都想要幫忙推推車、提籃子、買東西,我都會跟他說:「謝謝你幫忙提籃子/買東西/推推車,媽媽買東西變得好輕鬆,你幫我好大一個忙」。肯定孩子的行為,不僅讓他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從中培養「我可以對別人有幫助」的自信。依照Adler學派的親職教育來看,父母的鼓勵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尊、有價值的不二法門。

3.教導孩子「可以做的事」

大人一直將「不可以」掛在嘴邊,會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充滿危險、令人不安,久而久之變得畏縮害怕、不願挑戰與嘗試。與其凡事只說「不可以」,不妨將焦點放在「可以做的事」,例如:小朋友在遊戲室一直拿球丟人,可以說「不可以把球朝著別人丟,別人會痛喔!你可以把球丟在籃框裡面。」讓孩子知道不正確的行為,以及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孩子就不會無所適從。

4.運用「我..訊息」有效的表達

當孩子在百貨公司因想買玩具而大聲哭鬧,家長先以平和的語氣對小朋友說:「我在你旁邊,等到你不哭為止」,等孩子心情比較平復,可以跟孩子說:「媽媽剛剛看到你大吵大鬧給別人困擾,心裡覺得好難過,希望你以後不要再這樣了。」透過「我…訊息」的技巧讓父母示範對事不對人的溝通方式,也能避免情緒化訓斥的指責。

5.運用繪本引導孩子覺察及辨識情緒

2~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增加自我意識,然而受限於語彙表達能力以及情緒的覺察辨識還不成熟,因此經常以哭鬧等方式來表達。父母可以選擇一些與基本情緒有關的繪本,以生氣為例,可運用《生氣湯》、《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等繪本,協助孩子覺察自己生氣時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並與生活情境作連結,協助孩子覺察及辨識自己的情緒。

四招巧對terrible two
1 幫孩子發展語言&處理方法I

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發展階段,思維比語言先行。在他想要某件東西而得不到時,都會感到惱火。當孩子由於缺乏語言表達而產生挫敗感時,就會表現得反常了。這時非常需要家長的理解。要想幫助孩子,媽媽的首要任務是和他說話,傾聽,再說話。孩子的感情得到表達,心情就會隨之平靜,自然就不會再哭鬧了。

* 有名的兩歲寶寶特色之一﹣﹣ 鬧情緒(tantrums),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

1。首先,先了解小孩鬧情緒的主因。如果是以下原因,請先滿足他的主要(生理)需求:
﹣肚子餓了
﹣累了
﹣生病
﹣過度敏感(在剌激過度的環境,如太多陌生人,太多聲音等,把小孩帶出去就會好了)
2。如果您感覺小孩是在測試你的底線,比如,他很想吃餅乾,但明明你跟他說不可以。這是就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你可以不理他,但大原則是他的鬧情緒方式沒有傷害自已或別人
﹣你可以坐在他附近陪他,有些小孩在大人陪伴的情況會比較快安靜下來
﹣先不要跟他講話或講道理,等他自已安靜下來。
﹣在確定他安全的情況是可以暫時離開房間的
3。處理學步兒鬧情緒時請*不要*這麼做:
X ﹣不要用一些可能增加他錯誤的能力感的方式,比如,他一鬧情緒我們就讓步了(1的情況除外),或反應過度
X﹣ 不要去處罰他
X﹣ 不要在公共場所處理(可以帶到比較安靜的角落,如餐廳外面)
4。施免小孩鬧情緒的方式:先口頭溝通,取得他的同意,或多預演幾次。避免在小孩累或餓的時候進行太耗時的活動,避免過度剌激,每天活動最好有一些固定的作息,讓小孩可以預期接下來要做什麼。
2 教孩子表達情感&處理方法II

情感是隨著語言的發展,隨著孩子對詞匯的理解而產生的。滿意、高興、有趣,對他們來說統統是「舒服」生氣、沮喪、嫉妒、傷心,對他們來說統統是」「不舒服」。因此媽媽要教孩子表達情感,如果孩子理解了「生氣」的意思,當他生氣時,他會說「我生氣了」,而不會用扔玩具、打人,或是咬人的方式來表示他生氣了。

 

當孩子鬧脾氣時:

* 隔離(或所謂的“罰站“,但這時不要處罰,所以隔離的意思只是讓小孩鎮定,教他們如何處理情緒,不像罰站帶有處罰或警告的意味)
﹣讓小孩選擇他們喜歡的地方,可以進行他的“安靜休息時間“ (quiet break), 請他們覺得自已可以不哭了或安靜了再出來
-教他們如何鎮定下來的方法, 比如,深呼吸
﹣ 如果小孩不接受你的指令時,問他,“你要自已去你的安靜休息區嗎?還是要媽咪抱你過去呢?”
記得:不要處罰,也不要獎勵
* 其它:
﹣如果你不能接受“不要“的答案時,就不要問問題,直接講就好了
﹣給小孩選擇A或B時,他們常選的是後面那一項,所以可以把你比較想要的選項放後面
小孩大約三歲才慢慢懂得分享的意思,之前不要強迫他們學習。
﹣不要強迫小孩躺在床上睡覺,可以給他們準備一個“睡前遊戲箱“,當你很累時,躺下來, 讓他們在你身邊玩。
小孩不刷牙?可以試試讓他們刷你的牙,你再刷他們的牙
可以買變色牙膏,如果口腔還有殘留的糖份就會變色
 
3 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由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寶貝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有自己的權力,希望能夠當家作主。因此有時候讓孩子自己拿主意,是對他的尊重,但這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依著寶貝他。媽媽可以給孩子提供2-3個選擇。比如說,讓他自己決定用紅色的還是藍色的毛巾洗澡,這既給了孩子當家作主的感覺,又避免了他隨心所欲地做決定。

Part I

“所有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華德福的名言。
小孩的脫軌行為,常常是為了幾個目的:
1. 得到大人的注意,得到權力(power),
2. 小孩感到自已的不足而挫折,生氣而報復。
其中,“不足”這一點我們可以做的事是:鼓勵小孩自已做! 當我們有自己想做的事而去達成它時,就會有成就感,有自信。
小孩子18個月開始我們可以給他們一些自已完全的家事,這樣小孩不但會更有自信,也會覺得被需要而更快樂。
讓他們覺得有力(powerful) 的另一個方法是:讓他們做決定。但不要給太多選擇, 選擇也要明確,不要做開放式問句。
比如:“你要爸爸幫你刷牙還是媽媽刷?”
在小孩的行為中, 我們可以實事求是的反應,不要過度反應,會讓他們有一種錯誤的有權力的感覺。
當小孩測試你的底線(比如, 飯前要餅乾吃)時, 怎麼辦?
不合宜的反應是:讓步。
你可以這麼做:告訴他,“寶貝,現在不能吃餅乾,吃完晚飯才可以吃。”
當他一再要求甚至哭鬧時,請不要再跟他說理,他已經知道了!你要做的是:温和的堅持。
第一次說過不行之後,不要再重複了。他吵他哭,就帶著愛意溫和的看著他,抱著他,或輕拍他,重奌是不要講話,但要充滿愛,直到他放棄了,這時,可以告訴他,謝謝你寶貝,願意配合規則,媽媽飯後一定會給你餅乾。
[註:如果他哭了,可以說話安慰他,不然餅乾的事說一次就好, 不要一直重複」]

Part II

“It's a child's job to test the boundary so he knows where he stands.
It's the parent's job to set the boundary.
If the child test the boundary over and over again, the parent has allowed it."
小孩太歡了嗎?
這是一個幼兒心理學家的名言:”小孩子天生就是會測試父母底線,這樣,他才知道自已的份際在那裹啊!
設好底線在那裹, 是父母的工作。
出來玩總是要還,以前怎麼蹂躪父母,現在就要怎麼被蹂躪
如果小孩一再的測試父母的底線, 不要懷疑,是因為父母容許他這樣的行為,他才這樣。“
到底父母應該嚴(firm)?還是應該寬容(kind)?
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然的個性,有人會偏向嚴,有人會偏向太寬,先了解自已是那樣的父母, 容易嚴的父母,可以在鏡子前多練習笑容,想像孩子看到你兇巴巴的臉,本來已經很難控制自已的孩子是不是更害怕了?
比較容易太鬆的父母,記得多讀一些如何設定底線的文章。
(VK我本人應該是屬於溫柔堅持偏鬆的父母。哈哈哈)
 
*選擇:要明確,只問一次不要一直問
選擇也帶有後果
比如: “你要停下來不玩了𠳕?還是你再把它撞到桌子我就把它拿走了?”
只講一次, 下次就是“手到人到“, 把東西拿走了
*丟東西: 他們對物理現象有興趣,所以不應該處罰他們丟東西可以要求他們去撿起來或用 “引導”(redirect)的方式,滿足他們丟的欲望,比如,用垃圾桶讓他們紙團
*哇口水: 也是正常的現象,不需處罰!可以帶他們去浴室對著鏡子練習吐口水
*如廁訓練: 4 歲再做就可以了
*有兩件事父母絕對不要和小孩爭, 一定輸!: 吃進的東西,和講出來的話題(What goes in and what comes out.) 當你和孩子在這點卡住了,很可能你陷入了權力鬥爭了, 想要借控制來堅定父母的權力,但這兩項父母是不能控制的
(VK:其實這點我不太懂,懂的人請留言告訴我喔!謝謝)
*學步兒論到處罰還太早,即使罰站也太早了!替代的方式是,陪伴,讓小孩在他安全的角落,陪他度過情緒的風暴。這個地方可以是樓梯的一個角落或他喜歡的一張椅子。你可以安靜的陪他, 不要帶有處罰的意味。
*可以使用“自然後果”的原則: 你丟東西,東西就被收走不見了,等等, 而不是強加的後果,比如你打狗,我就打你的手或不給你吃午飯。

4 讓孩子有所準備

在某件事結束之前可以提前5分鐘給孩子提示,如還有5分鐘該回家了。這比突然讓孩子接受某種決定要好。因為能夠讓孩子有所準備。另外,教給孩子商量、談判的語言和技巧,這樣生活會更好。

 

以上整理希望對各位父母有幫助喔!

 

若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到 閒妻VK的543 按讚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cky Y. 的頭像
    Vicky Y.

    。閒妻VK的543。@vksfamily

    Vicky 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